浙江專升本【大學(xué)語文】議論文易常考點解析---重點書目《大同》
《禮運大同篇》是論述禮之源頭和禮之實的專論,它同后一篇《禮品》是姊妹篇。以《禮運》為篇名, 正表明它的中心內(nèi)容是在記錄帝王時代的禮樂之因革。不過,造成《禮運篇》膾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題和主要內(nèi)容,而是由于冠於篇首的“大同小康”思想,為后世人描繪了一個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圖案,故后世有“禮運大同”的說法。“大同”和“小康”,是相對的兩種社會形態(tài),在對立之中相得益彰。按古代說法即認(rèn)為《禮記·禮運》篇的“大同”之說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響。
《大同》
造成《禮運篇》膾炙人口的倒不在于它的主題和主要內(nèi)容,而是由于冠於篇首的“大同小康”思想,為后世人描繪了一個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圖案,故后世有“禮運大同”的說法。“大同”和“小康”,是相對的兩種社會形態(tài),在對立之中相得益彰。按古代說法即認(rèn)為《禮記·禮運》篇的“大同”之說是受墨家或道家的影響。
01
文章主旨
《禮運大同篇》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。能成就大同世界,天下就太平。沒有戰(zhàn)爭,人人和睦相處,豐衣足食,安居樂業(yè)。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,可惜行不通,因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緣故。
02
解釋
“禮運”:大家皆在”禮”的道路上走,”運”行不息。人人知道明禮,從不明白處,載運到明白處。 “大同”:整個世界都是一家人,人人愛彼如己。沒有欺騙的行為,以誠相待”,互相援助。大同,就是世界和平的藍(lán)圖,所以孫逸仙先生將此篇從《禮記》中提出來,極力提倡”天下為公”。簡單地說,大同乃是你我一樣,沒有彼此、人我、是非之分別。人人自由,人人平等,就是極樂世界。 “大道之行也”:大道,就是共同遵守,而去行持的一個法則。這個光明大道,你也可以走,我也可以走,并非私人的道路。你修則你的大道光明,我修則我的大道光明。這條光明平坦的大道,直接通達(dá)大同世界。
“天下為公”:人人不爭、不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自然大公無私。若能達(dá)到這種程度,那就是天下為公。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,因他愿恢復(fù)堯舜”禪讓”的政治。 “選賢與能”:選舉國家元首時,要選賢而有德者,要選有才干,有智慧,有辦事能力的人,這種人能為人類謀幸福,能為國家圖富強(qiáng)。 “講信修睦”:對于鄰國講信用,互相不欺騙,和睦相處。言顧行,行顧言,沒有欺詐行為。人與人之間要和睦,家與家之間要和睦,國與國之間要和睦。大家講道義,不講利害,自然無戰(zhàn)爭。
“故人不獨親其親”:因為這樣大公無私的緣故,所以人人相親相愛。不但孝順自己的父母,也要孝順?biāo)说母改浮?rdquo;不獨子其子”:不單獨慈愛自己的子女,也要慈愛他人的子女,所謂”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”以教育自己子女的心,照樣去教育他人的子女,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學(xué)識。 “使老有所終”設(shè)備完善的安老院,好好照顧老年人,令他們快樂,享受晚年。
“壯有所用”:年輕力壯的人,一定要在社會服務(wù),盡其所能,貢獻(xiàn)于國家。應(yīng)該努力工作,維持社會的秩序,不可游手好閑,殃及國家。 “幼有所長”:年幼的兒童,必須好好教育他們,如何孝順父母,如何忠于國家,如何忠于職守。在這種教育長大,將來一定是優(yōu)良的公民。 “矜寡孤獨廢疾者”:”矜”,是憐愍、愛護(hù)、同情的意思。老而無妻為”鰥”,老而無夫為”寡”,幼年喪父母為”孤”,老年喪子女為”獨”,有殘廢的人為”廢”,有疾病的人為”疾”,”皆有所養(yǎng)”:令這些不幸的人,生活得到安定,精神沒有威脅,生命有保障,國家設(shè)立種種機(jī)構(gòu),收養(yǎng)他們,治療他們。
“男有分”:男人有男人的本分、地位、責(zé)任,為國為家,要盡應(yīng)盡的義務(wù)。不可好吃懶做,成為不良份子。 “女有歸”:婦女有所歸宿。 理學(xué)朱熹主張男女有別,為避嫌疑,男女不交談,所謂”瓜田不納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為維持禮教,男女保持距離,所謂”叔嫂不授受,長幼不并肩。”但這與早期儒學(xué)是格格不入的,是封建制度發(fā)展到后期腐朽衰敗的表現(xiàn),禮運原文旨在表達(dá)各人皆有其所往之處,不是社會上的無用之人、閑蕩之人。
“貨惡其棄于地也”:”貨”指一切糧食和一切物資,”惡”是不愿意的意思,”棄”是糟蹋、浪費、損失的意思。不可以將糧食糟蹋,不可以將物資浪費。好像現(xiàn)在糧食過剩的國家,不可以拋到大海中,不可用火焚掉,那是暴殄天物,將來必受報應(yīng)。 “不必藏于己”:有物資要互相交換,不必藏私,認(rèn)為奇貨可居,以待善價。更不可操縱把持,應(yīng)該以貨易貨,公平交易,這個國家沒有,那個國家有,可以交換。利己利人,何樂而不為!如果不肯這樣做,那就是”貨棄于地藏于己”的行為。 “力惡其不出于身也”:力是能力,所學(xué)的本領(lǐng)技能,不是自己專用,而是要為世界人類服務(wù),所謂”學(xué)以致用”。 “不必為己”:不為己謀。無論何事,不為自己打算,而為眾生著想。要有”舍己為人”的精神,這是做人起碼的道理。
“是故”:因為這種種的緣故,所以大家坦白率直,在世界上沒有的勾心斗角的思想,沒有明爭暗奪的行為。 “謀閉而不興”:謀是計謀,關(guān)是關(guān)閉。計謀沒有了,把爭奪欺騙的門關(guān)上了,不會有”掛羊頭賣狗肉”的手段騙錢,這種不正當(dāng)?shù)男袨椋膊粫d起了。 “盜竊亂賊而不作”:明搶為”盜”,暗偷為”竊”,”亂賊”是造反的人。因為不公平,你有他沒有,才發(fā)生盜竊事件。如果人人生活安定,豐衣足食,盜竊自然消失。人民皆因饑荒而搞革命,弄得民不聊生,十室九空,流離失所,苦不堪言,所謂”勝者王侯,敗者賊”,也就是亂賊。如果人人有工作,人人有飯吃,亂賊自然消滅。
“故外戶而不閉”:到了這種境界,沒有內(nèi)憂,沒有外患,人人奉公守法。那時,路不拾遺,夜不閉戶,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國泰民安。 “是謂大同”:這就是大同世界。人人不自私、不自利。人人公平,人人和樂,天下太平。
重點字詞
1.與:參與。蠟(zha):蠟祭,周代在周歷十二月(夏歷十月)合祭有關(guān)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鬼神。賓:陪祭者,參與蠟祭飲酒的貴賓,由國內(nèi)有地位的人擔(dān)任。
2.觀(guan):宮廷或宗廟門前兩旁的高大建筑。3.喟(kui):嘆息聲。
4.言偃:子游,孔子的弟子。
5.大道之行:大道運行的時代,即大同時代,指堯舜之前的時代。
6.三代之英:夏、商、周三代的精英禹、湯、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周公,指三代之英時代的小康之治。
7.逮(dai):及,到。
8.有志焉:有志向于此。志:志向。一說記載。
9.天下為公:天下為全民所共有。
10.選賢與能:選拔有賢德與才能的人參與治理。一說,“與”當(dāng)為“舉”,《大戴禮·王言篇》:“選賢舉能。”
11.講信:講求誠信。修睦:謀求友愛和睦
12.不獨親其親:不只是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雙親。
13.子其子:疼愛他們自己的子女。
14.終:此指安享晚年。
15.矜(guan):同鰥,無妻或喪偶的人。獨:老而無子的人。
16.分:職分,職業(yè),職務(wù)。歸:出嫁。
17.貨:財物,物質(zhì)資料。惡:嫌惡,擔(dān)心。棄:遺棄,拋棄。
18.謀:圖謀。閉:閉塞。興:興起
真題【15年-18年】浙江專升本考試真題+答案【15年-18年】浙江專升本考試真題答案鏈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v8rYiKpA7uZsAX4ImcldCg 提取碼: e8ar
微信號:zjzsbks
微信訂閱號:zjzsbkscom
QQ:1540848519
咨詢電話:0571-56050581 15869183933
溫馨提示:部分班次近期會價格上漲,請已經(jīng)咨詢多次的同學(xué)以實際報班時客服所報的價格為準(zhǔn),價格不會因為之前的咨詢記錄保留原價格哦。

公安備案號:33011802000723